消费品市场提质升级 发展短板亟待关注——2017年承德消费品市场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来源:承德市统计局2018-05-02 19:18浏览次数:

    2017年,面对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自身结构性矛盾的多重困难,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航向,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12345”总体思路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推动承德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培育适应消费发展的新动力,不断完善商贸服务体系建设,商贸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消费基础作用日益显现,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亿元大关,增速稳中有进

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三位,比三季度前进2位,分别高于全国(10.2%)、全省平均水平(10.7%)0.9个和0.4个百分点,分别比排在第一位的衡水市(11.3%)、第二位的廊坊市(11.2%)低0.2个、0.1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增速情况看,呈现逐季加快态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8%,上半年增长10.8%,三季度持续了加快态势,增长10.9%,全年消费品市场达到11%以上的稳增长势头,为近年来最好发展水平。

(二)城乡市场发展更趋协调,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镇实现零售额450.6亿元,增长10.7%,增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5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贡献率达72.3%;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以及农村商业配套逐步完善,乡村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乡村实现零售额152.8亿元,增长12.1%,分别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市场1.0个、1.4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5.1%提升为25.3%,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三)网络零售有所加快,实体零售经营不断改善

网络零售增速有所加快。全市限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6399.3万元,增长25.0%,扭转了上年负增长的局面,增幅较上年同期扩大85.9个百分点,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3.9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0.5%,比上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

实体零售业态经营不断改善。在网络狂欢的带动下,实体店铺也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和转变经营思路。限额以上单位中的百货店、超市分别实现零售额20.6亿元、29.3亿元,分别增长9.6%、7.3%,增幅分别比上年扩大2.9和5.8个百分点。

(四)基本生活类平稳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亮点纷呈

吃穿用类商品稳中有升。限上吃、穿、用类实现零售额59.4亿元,增长11.4%,增幅比上年扩大1.3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批零业零售额增长4.9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类商品加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实现零售额1722.2万元、2.1亿元、1.4亿元,分别增长7.6%、17.0%、24.1%,增幅分别较上年加快0.4个、15.5个、23.2个百分点,三者累计拉动限上批零业零售额1.0个百分点。

二、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消费增长的新支撑点相对匮乏。从产品供给来看,低端消费品的供给过剩,中高端消费品的供给短缺,直接影响最终消费需求;从产品供给成本来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品供给成本过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最终消费需求。2017年,石油、汽车两类商品占限上批零业零售额42.4%,占比较上年扩大1.9个百分点。从消费商品热点看,目前尚未出现能够替代汽车、石油消费的商品类别,新的实物性消费热点尚需一定的培育周期,对我市来说,优化商品供给结构,选择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已是强化市场导向的主要任务。

(二)限上单位发展后劲不足,对市场拉动作用偏弱。12月底,全市限上单位共有211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5家。限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2.0亿元,仅占全部零售额的23.5%,整体依赖于限下单位的发展,没有发挥应有的市场主体作用。

(三)传统商业实体经营压力加大。传统消费业态特别是实体零售受到网络购物等新消费业态的冲击和分流,加之房租、人工等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挤压实体企业利润空间,经营压力不断加大。

三、消费品市场发展影响因素

(一)有利因素

从国内大环境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这意味着各级商贸企业将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础在夯实和加强。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拓展新领域、丰富新内涵,推动实体经济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稳步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运行稳的格局更加巩固,新的动能更加有力,好的态势更加明显,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为2018年消费市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全省看,我省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的增加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消费水平。全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吸引大量游客,而且对全省消费市场的扩大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全省正围绕消费需求变化快速推进商业电子化、促进电子商务交易等各种新兴业态的发展,随着商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商业流通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必将推动消费市场的扩大。

从全市看, 2017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042元、9682元,分别增长8.8%、10.8%,增幅分别比上年扩大0.2个和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对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与底气、促进消费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年底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各项补贴、奖金等奖励政策落实到位,极大促进了大众的消费意愿。与此同时,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都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有助于增强乡村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总量扩张和结构升级,形成对市场的规模需求。市十四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2018年推动承德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培育高质量的新经济增长点,着力培育和扩大消费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消费增长预期比2017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二)不利因素

一方面,国内外市场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从当前经济运行形势看,制约我市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因素: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投资、工业增幅回落,大宗商品需求乏力,价格震荡下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需求减弱,而我市主要是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偏重的经济结构,对零售额拉动力不足。加之目前工业企业盈利增长放缓,企业职工预期收入不乐观,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抑制了消费意愿。二是传统消费与新兴消费的转换动力不足,一些新兴消费领域发展相对滞后,消费环境、消费成本约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转型升级进程。三是消费品市场过于依赖少数商品,支撑不足。四是网购分流了一部分销售。从网上销售的商品看,购进的多,外销的少,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我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五是我市流通企业竞争力不强,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高,商业布局也不尽合理的现象。

四、对2018年消费品市场发展建议

虽然消费品市场发展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但从近期消费品市场运行趋势看,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在全市经济稳步增长和转换增长方式、促进消费拉动等各项政策因素推动下,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态势日趋明显,消费品市场具备可持续增长空间和潜力,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消费品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有效供给增加,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任务的战略部署,将有效促进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扩大消费提供新的动力,消费潜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初步判断,2018年全市消费品市场仍将维持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建议如下:

(一)供需两端齐发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贸易活动处于社会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中间环节,连接产业链两端,能敏锐地感应到需求变化,进而传递给生产者,引导生产结构随需求变化而调整。对于市场需求旺盛的产品要鼓励生产,迅速抢抓机遇,占领市场;对于市场需求疲软的产品要果断淘汰,转产或升级。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供给结构,国内市场打好“精品”牌,国际市场打好“文化”牌。具体来说,工业品依托资源做优做强。承德市的产业结构仍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主,不仅是全市的经济支撑又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撑。近几年去产能、去库存已使钢铁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含钒钛钢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受地方限入政策的影响,企业市场开拓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生产规模和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应在政府层面加大协调解决力度,推动现有新产品走出省,打开国内、国际市场;农产品依托地缘优势做精做细。农产品生产要紧紧围绕京津冀一体化格局做精做细,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增加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同时加强相关物流配送等后续服务,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出口产品依托文化优势做特做专。目前我市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钢材、机电、农产品方面。出口产品较单一,且以初级产品为主,建议结合我市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迎合国外市场的需求,侧重生产国外消费市场青睐的热点商品,如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手工艺品等,不断拓宽国际市场对我市消费品类的需求。

(二)狠练内功,培育壮大限上商贸企业。我市限上企业零售类值结构中汽车、石油消费占比较大,两项类值合计占42.6%,是影响我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慢的主要原因。加大限上商贸企业入统力度,改善限上单位类值结构,是促进我市消费市场稳增长的重要途径。要重视本土优势企业发展,培育成长性好、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推进,要象抓工业企业“小升规”和抓招商引资一样抓限上贸易单位入库,强力疏通我市商贸流通渠道,扩规上档,从而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促进城乡消费市场的活跃。

(三)多措并举,力促全领域消费融合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让全渠道零售成为趋势。随着互联网对居民生活的全面渗透,消费者消费心理日趋成熟,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新消费、新零售和新生态”的特征,将更多元化,更接地气。一要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用户忠诚度,通过开设体验店、实体展示店,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其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形象;二要推动实体店转型,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三要大力支持特色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及营销联盟通过电子商务做大做强;支持建设承德产品网上专业市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和农村物流配送快递业的发展。

(四)找准市场“痛点”,拓展新型消费领域。创新不是鱼龙混杂,不是泥沙俱下,而是要真正找到市场的痛点,针对性的有的放矢。要顺应居民消费趋势,在继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注重数量的满足向追求质量的提升转变;从注重有形产品消费向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从满足大众模仿型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供给释放消费潜力,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推动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着力培育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健康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热点,以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带动相关实物商品的增长。另一方面,鼓励商贸企业与国内知名电商合作,扩展市场空间,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促进全领域消费格局规模扩张。

(五)强化引领作用,加大全域旅游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借助全域旅游战略契机,充分发挥“旅游+”功能。旅游业具有消费关联性、产业带动性、资源增值性和经济拉动性等方面特点,对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全市旅游业要切实抓住发展新机遇期,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把旅游真正和富民结合起来,打造发展高端旅游,将看得见的历史转变为生态价值,带动我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它的传统环境和地域环境不变,保持它的风貌和文化特点,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地提升旅游的生活环境,使得更多游客在这里欣赏到独特的地域特色,又能住得下来,构建产业链,才能让我市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九大让“美好生活”成为新热词,旅游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抓手,我市独有的特色文化底蕴,在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过程中,将旅游产品升级改革,完成从粗放、传统到精细、高端,从休闲娱乐到让旅游者和当地居民都有的转化,才能让历史醒过来,文化站起来,区域经济活起来,才能让大众拥有满满的获得感,全方位促进消费品市场稳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