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先行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发展定位,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差异化、特色化,增量调整”的绿色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十大绿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在新旧动力转换主基调下,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全社会能源消费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呈现负增长,单位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保持较低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建设“生态强市,魅力承德”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能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能源新产品发展势头强劲
(一)能源生产建设步伐加快 `
我市依托地理位置和气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全市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扎实有效地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生产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一批能源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风能、太阳能发展势头较好,能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日益发展的清洁能源产业正在为承德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2017年新能源投资81.8万元,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49.2万千瓦。其中,风力发电装机容量371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8.2万千瓦,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方面,已建成多个光电建筑集中连片应用示范项目,光伏发电项目的建成投产对提高全市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新能源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能源发展动力由传统能源增长向新能源增长转变。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新能源产品持续增长。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的企业共19家,累计发电 73.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8%。电力生产呈现清洁化,新能源发电占发电量的比重为58.4%,超过火力发电量占比16.8个百分点。二次能源产量增长,有利于我市减少煤炭消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气排放。
二、去产能效果明显,节能降耗形势较好
(一)能源消费状况明显改善
按照“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要求,全市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狠抓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有效遏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通过对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承德盛丰钢铁有限公司关停封存的2座450立方米高炉、1座120吨转炉和1座50吨转炉落后和过剩产能的淘汰,全面压减炼铁产能104万吨、炼钢产能190万吨,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同时,使全市工业能源消费进一步减少。2017年,煤炭、钢铁和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减少32.04万吨标准煤,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消费量下降3.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966.7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24%,降幅比上年扩大5.88个百分点。
(二)节能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我市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政策执行有力,措施落实到位,万元GDP能耗预计将下降5.5%左右,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对节能降耗贡献显著。2017年,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一直保持下降,且降幅逐月扩大。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同比分别下降0.13%、5.3%、5.59%和7.85%,对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目标起到了有力支撑。
(三)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
2017年,全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大节能降耗投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广使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培育新动能,提高能源效率,极大地推动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普遍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比2016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提高0.2个百分点,供热提高0.3个百分点,原煤洗选提高2.8个百分点,炼焦与制气提高0.3个百分点。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四)电力消费结构优化。
2017年,在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调整优化产能的同时,不断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全社会用电回暖,电力需求增长较快。全社会用电量16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1%,比2016年提高7.8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20.28%和11.94%,分别高于第二产业11.35和3.01个百分点。非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长,高耗能行业用电回落,电力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煤品类消费比重较大,是影响我市能源革命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全市工业企业生产运行仍然是以传统煤品作为主要能源供给,包括原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和煤制品,全市煤炭消费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六成左右,占比仍然很大。据有关资料,石油、天然气的总体利用效率分别为53%和60%左右,而煤炭的利用率仅为30%左右,但其燃烧排放的氮氧化物却为石油的1.4倍、天然气的3.3倍。这种以初级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构成不仅降低了能源综合利用率,使得经济发展消耗了大量能源,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也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二)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是影响全市节能降耗的主要因素。我市产业结构偏重,体现在资源型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高耗能行业主导工业能源消费的格局无明显改善。2017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耗总量占全部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88.32%。但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35.75%。高耗能行业能耗比重偏大,且以近90%的能耗支撑35%的工业增加值,其行业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四、2018年节能降耗形势展望
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要推进绿色发展、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降低能耗、物耗。这些部署深入人心。展望2018年,全市在省委省政府“着力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培育壮大绿色经济”的定位下,能源生产技术变革将会带动生产成本显著下降,能源消费技术变革将会加快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能源结构新转型,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承德市委、市政府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综合施策,在战略设计上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包括: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构建新兴产业集群;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现在,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承德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要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进一步做大承德生态品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十大绿色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将其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支撑。拓展生态内涵,延展生态效益,努力实现生态高价值和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关键要真抓实干,落实到位,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 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重要决策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承德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发挥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全市“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 要进一步强化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经营,发挥生态引力,坚守生态红线,推进生态立法,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二) 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牢固树立“两山”意识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考核体制,将生态效益等指标列为重要考核内容,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将有助于扭转简单的以增长率论英雄的政绩导向,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槙于内心,转化为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国家级绿色矿业示范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几个“国字号”产业发展目标背后,折射出绿色发展理念已渐成共识,绿色发展承载着生态强市的梦想与希望。全市要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产业发展绿色化”, 以培育绿色产业为抓手助推动能转换,全力打造十大绿色产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机遇。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冲刺期。全市上下应以此为重要契机,努力打造京津冀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方面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增量调整”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用高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形态的新增长动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特别是在高端产业、新兴服务业态、项目园区等方面,抓好落地和转化,打造承德新优势。
(四)做好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力开创魅力承德新局面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继续加强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力度。二是继续加强对农村散煤、燃煤小锅炉、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理,做好全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好蓝天保卫战。三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提高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利用,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行业建设,提高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重,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进散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建设一条低碳、清洁的能源之路、绿色之路、承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