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经济作用彰显 高质发展步伐稳健
来源:承德市统计局2018-04-19 14:02浏览次数:

    2017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加快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举措,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市场主体快速增多,服务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比重提高,重点领域发展亮点突出,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新引擎。展望2018年,有利、不利因素并存,服务业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一、发展特点

(一)转方式,服务业助推全市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从改革开放到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服务业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1978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负增长1.7%到2017年增长11%,40年间我市服务业实现长足发展。201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为619.9亿元,比2016年增长11%,高于GDP增速3.9个百分点,比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4.9个和6.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3%,比2016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6%,拉动经济增长 4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结构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 比重提高

2017年,全市现代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87.4亿元,同比增长14.2%,比GDP增速高7.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3.2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2.5%,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从增速看,五大行业增速超20%。13个行业门类中有8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现代批发零售业增速位居各行业之首,增加值增速达3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位居第二,增长3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居第三位,增长29.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第四位,增长28.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位居第五位,增长26.2%。从贡献率看,近半数的贡献来自两大行业。金融业贡献强势,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贡献达25.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位居第二,贡献率为15.0%,两行业贡献率达40.6%,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拉动强劲。

(三)亮点突出,重点服务业领域发展加快

一是投资领域规模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承德不断加强服务业项目投资建设,重点领域发展加快。2017年,承德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32.5亿元,比2016年增长7.2%,占比达51%,占据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其中,居民服务业,卫生和社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8倍、66.8%和50.5%;二是高端旅游产业较快发展。近年,围绕“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目标,突出“生态休闲、避暑疗养”两大特色。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 683.5亿元,比2016年增长34.9%,旅游人数5796.6万人,增长25.0%。三是着力培育、中远期重点发展的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科技服务产业稳定增长。2017年,商务服务业收入增长26.0%、文化艺术业收入增长86.7%,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收入分别增长35.0倍和25.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上服务业总量小,“家底”薄

一是从经济总量看,服务业占全省份额小。虽然我市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其他市相比,整体水平依然较低。2017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仅高于重工业城市唐山市。比最高市秦皇岛市低13.8个百分点,比居前一位的邢台市低1.6个百分点,比毗邻市张家口市低8.4个百分点。

二是从规上企业法人看,市场主体少。2017年末,我市“四上”企业(含规上服务业,限上批零、住餐和房地产)659家,占全部企业比重1.9 %。其中,房地产259家,占全省比重7.5%;批零住餐 210 家,占全市0.6%;规上服务业190家,占全市服务业法人企业的0.5 %,占全省的4.3%,位居全省第10位,仅比衡水多29家,比第9位秦皇岛少61家, 比最多的石家庄市少710家,差距明显。

(二)服务业发展滞后,“小而不优”特点明显

近几年,虽然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成效,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7位,增速高于全省服务业增速,但实体经济规模小、效益差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一是户均规模小。规上服务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户均2924.3万元,户均低于全省3527万元,位居全省1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虽突破600亿元,仍是全省各设区市中总量最小的一个;二是企业盈利水平低。截至12月末,规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实现利润3.4亿元,下降31.0%,且连续数月呈下降态势。其中22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亏损。整体盈利水平不佳。

(三)结构改善不明显,新动力形成慢,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服务业中仍以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性服务行业为主。规上服务业法人单位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达36.6%,比重呈提高趋势。但服务业13大类行业中49.0%的增加值来自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三大行业,其他10个行业占一半,行业发展过于集中,发展活力弱,影响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增长空间受限。

二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经济发展起步晚。“三新”经济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活力。承德新经济发展尚不活跃,某些新经济领域处于缺失状态,已有的一些领域发展较慢。如全市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仅有3家,交易额仅上百万元,均居全省落后水平,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不符。

三、2018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的第一年。服务业发展面临机遇。一是宏观发展环境利好。首先,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增强。IMF最新发布的10月世界经济展望中上调了对美国、中国、欧元区和日本2017及2018年的GDP增长预测。这已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以来第四次调高中国经济发展预期。其次,国内经济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将是2018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总思路,“稳”是经济增速不会大幅回落,“进”是经济结构继续改善,而结构改善就要靠高质量的发展来推动,加快服务业发展是结构改善的一个重要路径。二是实体经济景气增强。2017年12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0%,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虽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但四季度以来该指数始终位于53.5%左右的扩张区间,总体运行平稳。三是服务业项目加快落地,助推服务业加速发展。2017年召开了全市第一届旅发大会,2018年将承办全省第三届旅发大会,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完善和提升,同时将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落地,带动全市住宿餐饮旅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市重点发展领域中一批文化、康养、物流园区等绿色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建设中。

国际、国内以及我市发展环境将为加快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服务业发展仍面临一定挑战。一是国际环境及经济发展仍面临不确定性;二是去库存、去产能破旧立新,新经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新动能不足。综合有利不利因素,预期2018年全市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全市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推动服务业发展

在政府顶层设计上要强化“一盘棋”,将与服务业发展有关的各项工作统筹谋划,互相促进,协调推进,实现服务业的有序发展。一是瞄准京津协同发展,抓住机遇,在服务京津中发展壮大。积极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以产业、创新、体制机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五个协同”为导向,将健康养老、教育、医疗等产业作为对京招商的重点,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招大引强,以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夯实未来前进的基础。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服务业。民营经济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其经营机制特点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依靠科技,不断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求自身的发展壮大。所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民营服务业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快速而有效的途径。三是集聚资源优势,集中打造特色服务业。充分发挥地域广,生态美,风景异的旅游资源,以省、市旅发大会为载体,推动全域旅游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

(二)加快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支撑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承德市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资源消耗,生产工艺原始,科技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与新时代新理念下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相差较大,调结构、转方式尤为紧迫。而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所在、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支撑、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路径。在新技术支撑下,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发展“三新”经济,需从增量和存量上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新经济投入,政府重点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同时提供政策,优化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特别是鼓励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创客经济、分享经济等新型服务模式、旅游休闲消费新业态等新服务业行业加大投入,以增量促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传统服务业现有的人才、技术、资金、装备、土地进行改造重组,在现有的生产要素配置上、新项目的开发上向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以存量结构调整促发展。

(三)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向高端转变

推动服务业向高端转变,就是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而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于支撑制造业创新、升级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重点把握四个方面:一是提高工业分工分化水平,将生产性服务业从企业集团中剥离出来,促进其自主发展,形成一批高、专的独立法人企业,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二是加快推进相关产业规划的落实。在全市“十三五规划中已将大数据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和金融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纳入绿色产业体系,要加快落实步伐,使其尽早产生经济效益。三是加快发展产业链两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围绕科技创新向上游发展研发设计,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促进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发项目与企业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围绕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向下游发展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整体水平。四是做好顶层设计,避免低水平的同质竞争,影响服务业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