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消费趋旺 后劲仍需发力 ——承德市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分析
来源:承德市统计局2018-11-02 16:34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强化促进消费工作,进一步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积极围绕消费转型升级,加大全域旅游的开放和宣传力度,着力培育新兴消费热点,不断挖掘消费潜力,扩大消费规模,推动全市消费品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概况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稳中趋缓。前三季度,我市消费品市场整体运行平稳,分季度呈现波动状态,增速稳中趋缓。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8%,进入二季度,受占比最大的汽车消费下滑、网络消费外流等因素影响,增速回落至9.7%,至三季度,全社会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439.8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2和0.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9.5%)高0.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六位,比排在第一位的邢台市(10.0%)低0.4个百分点,比排在末位的唐山市(9.0%)高0.6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93.1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限上企业增幅收窄与全省运行趋势一致。 


(二)城乡市场发展更趋协调,乡村市场占比稳步提高。在全市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政策不断加大的带动下,农村消费环境持续优化,乡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了稳定增长。特别是随着我市农村交通、物流、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电子商务不断向最后一公里延伸覆盖,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于城镇,占比逐步提高,城乡结构日趋协调。前三季度,城镇实现零售额321.5亿元,同比增长9.3%;乡村实现零售额118.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出城镇市场1.0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6.9%,比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二、运行亮点


(一)批发业和零售业支撑作用明显。截止三季度,批发业实现零售额76.9亿元,同比增长13.8%,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3.3亿元,同比增长7.7%;批零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6.4%,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8个百分点。


(二)大众住宿餐饮业平稳增长。在我市全域旅游不断拓展和塞罕坝红色旅游的强力带动下,旅游相关消费持续增长,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31.4亿元和105.1亿元,同比增长12.3%和14.7%。伴随网上点评、互联网订房订餐等新兴消费方式的兴起,家庭旅馆、口碑餐饮小店等大众住餐业蓬勃发展,前三季度,限下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5.0%,与限下住餐经营红火相反,限上住宿业同比下降1.7%,限上餐饮业同比增长2.6%。


(三)吃穿用等传统消费品快速增长。吃的方面: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26.2亿元,同比增长13.9%;穿的方面: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8亿元,同比增长5.3%;用的方面: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2.9亿元,同比增长11.5%,吃穿用拉动限上批零业零售额增长4.7个百分点。


(四)消费新动能加快积聚。一是零售业态亮点纷呈。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业态看,前三季度,在有店铺零售中,百货店、超市、专业和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分别实现零售额11.4亿元、21.2亿元、27.1亿元、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7.6%、0.7%和1倍。在无店铺零售中,以宽城大槐树为代表的网上商店实现零售额2821.7万元,带动了全市网络零售的健康发展。二是文化、旅游消费稳中有进。随着经济转型升级逐步推进,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前三季度,书报杂志类同比增长35.1%,增速较上年同期扩大76.1个百分点。我市紧紧抓住举办全省第三届旅发大会的契机,全力发展旅游文化活动,注重承德特色文化发展,双滦鼎盛王朝、围场塞罕坝、兴隆山等大型项目促使全市文化娱乐休闲活动日益丰富,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相关消费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旅游收入实现650.6亿元,同比增长34.7%,旅游人数5548.1万人,同比增长24.5%,涨幅分别较上年同期扩大1.5个和1.1个百分点。


(五)区域增长更趋平衡。县市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重点县区增长带动作用减弱。其中:双桥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0.7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8%,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双滦区(10.6%)、滦平县(10.2%)、承德县(10.0%)和平泉市(10.0%),隆化县和营子区与全市增速持平,其它县区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最高的双滦区(10.6%)与增速最低的宽城县(9%)相差1.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收窄6.2个和1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汽车消费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随着家用汽车不断普及,中低端乘用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增长疲态显现。受税率下调的利好预期,消费者延迟购车行为,对短期汽车市场的走向产生较大冲击。从分月度增速看,全市汽车消费呈现高开低走之势,1-4月,全市汽车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但5月进口汽车及零件关税下调的政策公布后,汽车增速迅速降至-13.2%,6月仅增长0.1%,7-9月运行呈现波动起伏,分别增长7.6%、-7.6%和-0.6%,汽车销售形势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我市社零额增幅。


(二)本地电商发展缓慢。全市限额以上企业以实体店销售为主,网络零售整体规模偏小。前三季度,限上批零业法人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9.8%,较上年同期回落19.4个百分点,占比为42.9%;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速同比下降33.2%,占比仅为0.3%,有网络销售平台的限上企业仅3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家,网络消费虽增势迅猛,但我市限上电商单位少、占比低、发展不充分,与发达地区相比起步较晚,实力较弱,存在较大差距,本地购买力很大部分分流到京津石及电子商务发达地区,购买力流失进一步加剧,使得电商消费的输入与输出差距过大。


(三)部分商贸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在抽选的40家限上企业法人中,三季度限上批零企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显示,15%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而资金充裕的企业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企业选填的原因显示,工资等刚性支出较多占第一位,占比达31.8%。尤其是对劳动密集的商贸业而言,为保证稳定经营,企业不得不提高用工成本,导致资金支出压力加大,截止三季度,全市批零业限上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9563元,同比增长11.1%。


四、实现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发展的建议


2018年前三季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我市经济呈现平稳运行态势。从前三季度来看,全市消费品市场在合理区间运行,总体平稳,但考虑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消费持续高增长面临更大压力和下行风险但是,受居民消费持续升级,文化旅游加快发展以及进口汽车消费带动等利好因素影响,消费潜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下一阶段,“稳增长”仍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预计全年消费品市场将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为确保消费平稳较快增长,建议如下:


(一)做好限上贸易企业的培育和转化工作。一是积极培育限上商贸企业,加快推进“两转一改”。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壮大市场主体、提升企业效益提供有效保障二是加强对重点限上商贸企业扶持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种转换既来自“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也来自“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让新动能挑起大梁,旧动能焕发生机,既要加大力度支持新经济发展,打造经济新的“发动机”,又要致力于运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形成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混合动能,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二)完善消费品供给结构。当前全市居民消费处于从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只会加快,不会停下来,这是发展的大势。为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品质的需求,特别是中高收入群体对消费品质的新需求,一是要完善全市消费品供给结构,避免“千店一面”等同质化竞争,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二是要有针对性的提升消费空间,以供给改善和创新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消费服务升级。比如:旅游消费方面: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安全、品质和体验消费,建议市内各旅行社和旅游平台形成联盟,采用一致的旅游产品标准,主动迎合旅游消费的新变化,吸引市外对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和皇家旅游的需求;信息消费方面:目前我市信息消费涉及领域仅限于手机通讯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而从发达地区看,信息消费呈现高端化、智能化、泛在化趋势,正从电脑手机发展到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人体传感器等,应用场景也从个人向家庭、城市不断延伸;汽车消费方面: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和牌照的便利性已成为引领大众消费的新亮点。相关部门应加大消费引导,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同时逐步破解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消费制约,进一步激发大众消费能力,做到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助推消费品市场提质扩容,促进全市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三)深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在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同时,加快构建新型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和消除产能过剩等问题,而且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倾斜力度,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患病后的经济负担,重点扩大住房、大型家电、小型农机产品等市场供给,实现从滞后型消费转为适当超前消费,将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