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承德市统计局2021-04-26 15:38浏览次数:

随着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经济复苏势头强劲。2021年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稳步向好的趋势,主要行业运行稳健,企业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呈现良好开局。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特点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快速回升1-2月份,全市14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22.7%,较2019年1-2月份增长42.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

 

(二)九大门类全部实现正增长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九大门类营业收入全部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增幅较快的三个行业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教育业,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1.1%、83.6%和77.9%。营收占比最高的两个行业依然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占33.9%和33.4%。 

1-2月规上服务业分行业情况表


  单位:万元

行       业

营业收入

1-2

增长速度(%)

营收占比(%

总       计

171042.4

22.6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7999.1

41.07

33.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7171.6

10.54

33.4

房地产业

4262.7

53.61

2.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9371.7

12.46

17.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7409.4

18.14

10.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352.1

52.02

2.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63.5

201.14

0.2

教育

229.5

77.91

0.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82.6

83.59

0.6

(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持续向好目前全市共有其他营利性单位8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家,占规上服务业企业59.2%,比2020年底提高了2.2个百分点。1-2月,全市其他营利性单位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8.7%,同比增长31.7%,比2019年1-2月份提高25.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本期实现营2.9亿,同比增长79.6%,是拉动其他营利性服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收2.9亿,同比增长12.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1.7亿,同比增长18.1%。

(四)交通运输行业成为增长主引擎 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退,近八成的企业业务预订量恢复到正常水平,交通运输行业迎来复苏,1-2月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41.1%,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9个百分点,成为增长的主导力量。其中道路运输业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带动最为突出,1-2月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和2.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98.7%。 

用工人数、职工薪酬稳步提升。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期末用工人数达到2.94万人,同比增长2.1%,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611人,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895人。应付职工薪酬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17.7%,较上年增加了5532万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619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市)区间发展不衡。全市14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双桥区和双滦区,企业数量73家,占比49.7%。营业收入达到9.7亿元,占比57.1%。规上企业个数不足10家的县市区有7个,其中最少的平泉市只有2家。1-2月份,全市十二个县(市)区营业收入增幅呈现“九升三降”态势,增幅最高的是双滦区,增长76.5%,三个增速仍然下降的县区分别为兴隆县下降3.4%,宽城县下降11%,围场县下降24%。

(二)行业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市在2020底年新入统企业10家,但全市在库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与其他地市相比总量与规模依然偏少偏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中,占规上企业总量的69.4%。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教育业个行业的企业数量不足两位数,卫生和社会服务行业仍是空白。行业结构极不均衡,代表性不足,尤其是居民服务修理业仅有腾飞汽车修理一家企业对所在行业的影响力过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客观全面反映行业发展全貌,大大局限了数据的代表性。

(三)营业成本占比较高,利润总额仍未转正。1-2月份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14亿元,同比增长26%,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4.3亿元。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7个百分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1.7%,比2020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持平。1-2月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亿元,同比下降14.4%。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培育力度,助推服务业企业升规纳统,补齐行业短板针对服务业各行业、各县区存在龙头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代表性不强等现象,全市应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注重服务业企业储备力量的培育和发展,对还没有规上企业的行业重点关注,对有潜力的未入统企业重点关注,重点扶持,尽快达到入统标准并纳入规上服务业统计。

(二)继续加大对企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一是继续落实好各项惠企政策,加大对现有规上服务业企业帮扶力度,通过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引导服务业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有序推进服务业企业增产增效。二是结合各县区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扶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

(三)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冲疫情和高质量发展能力。从各行业在疫情中的表现看,新兴行业抗风险能力更强,发展潜力更大。但我市互联网和软件等新兴服务业单位少总量小,业务相对传统、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因此要加快释放线上消费等新兴消费潜力,推动信息化与生产消费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为新兴服务业创业就业提供便利,推动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